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萃 《校友文萃》印象中的几座东财老建筑

《校友文萃》印象中的几座东财老建筑

2021年04月14日

 


《校友文萃》印象中的几座东财老建筑

2021年04月06日

作者简介:

何晓冬,辽宁抚顺人,我校1998级投资系本科生,200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2016级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现在北京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印象中的几座东财老建筑

一九九八年秋,我来到东财读书。新生入学,均须经受军训锻炼。我们按照学校要求,在军训开始前,自行前往一号楼,领取军训服装。一号楼即现在的砺金楼,当时尚未重新装修,外墙较为陈旧,远不像现在这样高大上。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一号楼。秋初的午后,天气异常晴爽,但不知道是不是环境陌生的缘故,进入一号楼之后,一种幽暗感扑面而来,充斥着整个空间。那时的一号楼,一层以教室为主,当天没有课,教室都空着,找不到人问路。我和同学拐来拐去,上楼下楼,才最终找到了领取军训服装的办公室。都说第一印象最难忘,后来每次回忆一号楼,我都能想起当时的那种幽暗感觉。

转过国庆假期,军训结束,新生开始上公共课。当时五号楼(现之远楼)尚未建成,一号楼仍是主要教学场地。教室里的课桌椅有些老旧,桌面上满是历届学生用涂改液写的“占座,有效期XX年”之类的字迹。每套课桌和座椅是连为一体的,但形制奇特,前排座椅连着后排桌面成为独立的一套。前排同学稍微移动座椅,后排的人就要跟着移动,以适应课桌的角度,并形成连锁反应。

当时每到周末,学校有三处场地放映电影,分别是大阶梯教室(现梅园A座)、俱乐部(现科学报告厅)和梅里美(现校友之家)。其中的俱乐部和梅里美,均在一号楼。三处各有风格侧重,大阶梯主播美国大片,如《极度深寒》和《真实的谎言》等;梅里美主播文艺片,如法国的《红白蓝》和日本的《燕尾蝶》等;俱乐部主要上映一些香港电影,如《大话西游》和《倩女幽魂》等。各处的周末电影排期,往往周五中午就会张贴出来,三块钱两场。

在西边与一号楼一路之隔的,是二号楼,现在叫问源阁。我考入的是东财投资系,系的规模不大不小,我们这级共设置四个班。入学时,系里老生告诉我们,投资系曾是东财第一大系,人数众多,运动会十一连冠;整座二号楼,当年即是作为投资系学生的专用宿舍使用。当时在二号楼的北墙上端,还留有较大的字迹残痕,我一直觉得那是“投资楼”三个字,但没确认过。

每逢寒暑假,学校会允许部分学生留在学校度过假期。当时的我刚刚升入大学不久,感觉这种形式很新鲜,盘算着可以独自留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学习,体验不同的生活。因此,在大二上学期结束后的那个寒假,我报了名,选择假期留校。如意算盘总是打飞,假期开始后,学校发出通知:为便于管理,所有留校学生搬离原寝室,集中住宿。男生被安排住进二号楼,由学校分配寝室。没有独占的宿舍,没有熟悉的环境,计划完美落空,但也只能收拾行李,和大家一起住进了二号楼。我被安排住在二号楼四楼九六级金融系的寝室中,一起住的,既有该寝室假期留校复习考研的师兄,也有留在大连处理事情的同级兄弟。那个假期,我躺在二号楼的寝室床上,倒真是看了不少书,一本又一本,效率很高,比如古龙的《七种武器》等。临近过年,我回了家,再开学时,我从二号楼离开,搬回了原寝室。

在二号楼北侧与其紧贴的地方,有两座相连的楼,一处叫涵园,另一处叫劳服商店。劳服商店里面摆有玻璃柜台,经营文具等用品,带有东财校名的信封和信纸,只在那里有售。当时在新生中,写信蔚然成风。刚刚毕业的我们,热衷于写信给考去别处的同学。邮件投进邮筒之后,既期待对方收信,更盼望对方回信。写信时,使用带有学校标志的信纸和信封,也算一种新鲜时尚。劳服商店售卖的信封信纸上,关于校名有几种不同的书法版式。为什么没有统一的写法,是我当时一直有的一个困惑,但也没特别在意,没去主动寻找过答案。

当时劳服商店的周边,是东财校园最核心的地段,没有之一。学生往来食堂、教室和寝室,基本都要经过那里。劳服商店南侧的涵园,是学生活动中心和勤工助学协会办公室;劳服商店的西侧,是学校图书代办站。劳服商店的北侧,立着几块白色的公告板,在互联网和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校内的大多数事情,大到人员公示情况,小到社团活动信息,均需依靠张贴启事来传达。每张宣传告示上,张贴人会用小字标注,“请勿覆盖,保留xx天”。如果是学校的公告,大家还会略微顾及一下,如果是社团的公告,往往隔天就被新来者覆盖掉了。

可能正是因为人在校园,所以特别容易对校园“视而不见”。当年我在东财一共读了七年书,但对学校的历史从未动过了解的心思;就像年轻时的自己,不怀恋过去,只展望未来一样。毕业十几年后,我才第一次知道,一号楼建成于一九五二年初,是东财黑石礁校址上最早的一座建筑。当年为了解决大连商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辽宁财经学院的辽宁商学院前身)首批学生的学习生活场地问题,修建了一号楼。一号楼建成时,一层作为教室,二层作为寝室,全校师生的教学活动均在其中。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大连商业技术学校扩招,又修建了专门的三层宿舍楼,即我入学时的二号楼(有段时期也被称做前红楼);一九八零年,二号楼加高一层,结构保持至今。一九五二年修建二号楼时,在二号楼的北侧同时修建了两栋尖顶的单层建筑,作为食堂兼礼堂使用。其中之一后来改建成涵园,另一栋就是我读书时候的劳服商店。

图4 二号楼、涵园和劳服商店.jpg

一号楼、二号楼和劳服商店,是东财黑石礁校址上最早的三处建筑,可惜我读书时并不知道这点,也从来没有因为使用之外的原因多看这些建筑一眼。一号楼和二号楼在重新装修之后,被保留至今。劳服商店却因为各种流传于大道消息和小道消息中的原因,连同周围的涵园、图书代办站及中国史图墙北侧的草坪一起,被全部拆除铲平。

和我入学时相比,现在的东财校园,虽然整体布局变化不大,但很多细节之处,都已彻底更换了模样。那些依然留在校园中的老建筑,亲历并见证了东财的发展壮大,让整个校园既有现代感,又不失底蕴和厚重。希望这些老建筑,在未来可以被继续善待;希望它们和它们所承载的学校的历史,可以被更多的东财学子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