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萃】共赏财园松鼠百态
东财人爱东财,从未离开。今天校友总会官微“校友文萃”专题栏目继续转发我校退休教授王铁军老师的配图长文,跟随镜头走近东财校园里的松鼠,欣赏这种素日里实难有机会接近的可爱动物。
以下为王老师原创推文,欢迎大家赏析。
关注颇久的老粉可能都知道,笔者的摄影助理“东财枫叶”,其实就是我的夫人。今天带给大家共同赏析的就是她的一组校园松鼠作品。
如今已是全民摄影时代,拿起手中相机(手机),记录生活点点滴滴,定格自己感兴趣的精彩瞬间,听着咔嚓按快门的声响,听着心情倍感舒畅。
玩摄影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喜欢“拉帮结伙”,也就是成群结队聚在一起拍一个场面。也有人喜欢特立独行,寻找特殊的角度,笔者玩摄影基本上属于独行侠。但一个人出行拍摄会感到寂寞,特别是上了岁数后更觉如此。于是渐渐的,我的夫人就成了我的摄影助理。开始时,我这边忙着摄影,助理闲着没事,于是就给了她一台我不常用的索尼卡片机,设为全自动方式。就这样,她开始入了摄影这个坑,投入的状态不亚于本人。
家里有多部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想给她一台用,可人家死活不要,说那玩意太大、太重,拿不动;而且各种旋钮参数太多,不会用。我耐心讲解使用方法,几经波折,最终结论就是:使用全自动的“傻瓜机”最方便!好在夫人自称对摄影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能陪笔者出去玩就行。
其实老百姓玩摄影,用不着过分讲究器材,没有必要当所谓“器材党”。对生活时刻保有热爱,积极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才是摄影的源动力。摄影是减法,因为它所研究的是面对大千世界,如何把喜欢的画面定格在方寸之间。所以说,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完美的构图、瞬间的捕捉,以及对光影的理解和应用,构成了摄影的基本功。当然,对焦准确,能不抖不晃地按下快门,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经过几年的修炼,我的助理在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对事物观察的细腻程度上,真的令笔者自叹不如。
【尾毛开屏,双手作揖】
这位新手摄影师从不追求“拍大片”,而是喜欢拍些小东西,比如花草鱼虫和小动物。众所周知,东财校园的南边就是二尖山,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校园中草木繁盛,所以校园里偶尔会有小松鼠出现。这些“不速之客”也就成了她镜头中的常客。 出现在东财校园中的松鼠并不属于同一个品种,有黑色的、有灰色的、还有棕色的,有长耳朵的、短耳朵的,也有胸口白色毛发的。 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些照片,拍摄于五年之间的不同季节。
【松鼠踏雪】
与杭州西湖边亲近人类的松鼠不同,东财的松鼠警惕性非常高,人一旦靠近,就会迅速逃离。另外一个不利于松鼠生存的条件,就是财园里的猫太多。虽说这些猫素日里对抓鼠不感兴趣,但见到松鼠肯定要追逐一番,所以吓得松鼠只能狂奔逃命。
这只松鼠是典型的短耳朵,耳朵上也没有长毛,从这个角度看,有点像大尾巴老鼠。
瞧瞧我怎么样?长毛大耳朵,黑背白肚皮,是不是很帅啊?
这脑袋加上这个长耳朵,怎么看着像兔子?兔子可没上树这个本领哟!
这架势,要不是体型小,怎么看像是澳洲袋鼠呢?
【隐蔽】
【张望】耳朵虽短,但是依旧耳听八方。
【黑毛白腹短耳鼠,吃相憨态可掬】
【枫叶丛中】
【“东财伙食真不错,今天啃面包还是馒头?”】
【吃饱了拍拍肚子】
【渴了去喝水】
【吃饱了去听报告】科学报告厅前的松鼠。
【你瞅啥】
【我害羞,别看我】
【就瞅你了,咋滴】
【让我想想怎么上去】
【可得抱紧啦!】
【努力向上爬】
【大头朝下】
【伸展运动】
【一定要抓牢这根细枝哟】
【上房揭瓦】
【上铁栏杆】
【啃树皮的小松鼠】
【大头朝下也不怕】
【松枝丛中】
【拳击的架势】架势不错,估计谁也打不过!
【萌态百生】
【袋鼠式跳跃】松鼠到了地面,通常会遇到很多危机,比如遇到猫等动物。
【四足离地狂奔式】这动作属于逃命时的常见动作之一。
【翻翻看里面有啥】
【与众不同】这是一只褐色松鼠,耳朵和尾巴与东财见到的不同,拍摄于大连横山寺,这难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鼠”?
【思考鼠生】
【树上玩耍真安全】
松鼠通常都是单独行动,但偶尔也有成双结对出来玩耍的,动作非常快,要做到双鼠同框而且拍摄清楚,实为难事。
笔者摄影助理的作品今天就展示到这里。如果大家喜欢,以后陆续展示花鸟鱼虫等作品。 谢谢大家的耐心观看,祝大家节日愉快!
【校友文萃】作为社会各界领略我校校友风采的窗口,致力于成为抒发校友情怀、分享校友美文、推广校友企业、宣传校友事迹的平台。
本专栏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