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幸为东财人,知己斟酒满
编者按:
尖山星海,梦里常相见;恩师同窗,心中犹感念。他的东财故事,是畅谈诗赋的风花雪月,是高歌理想的海阔天空;他的东财故事,是一往无悔的深情厚意,是披星戴月的砥砺前行。寒来暑往岁月不居,朝如青丝暮已成雪,再相见仍是心系东财,初心不改:我爱东财,从未离开。他,就是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81级校友邹明刚。
校友简介
邹明刚,东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85级商业财务专业硕士,1988年8月——1989年12月曾留校任教。1989年——2002年辽宁省服装进出口公司计财部科员,驻俄合资企业总会计师,时代制衣公司副总经理, 辽宁省服装进出口公司企管部副经理,辽宁时代集团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辽宁时代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现就职于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任财务总监、审计总监、投资并购部总经理,见证了一家地方民营外贸公司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的发展过程。期间又参与了一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访谈过程
记者(以下简称记):学长您好,首先我们了解到1978年我们国家恢复了研究生入学制,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青年教师直到85年才和您一起攻读硕士学位?
邹明刚校友(以下简称邹):我们班的那几位大师兄都是77、78年毕业的,毕业之后就留在了东财(当时称辽宁财经学院)做青年教师。据他们回忆,我们国家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所以他们等于是恢复高考的第1届、第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正值国家百业待兴之时,高校在文革时期青黄不接,所以急需充实师资力量。当时各个学校都留了很多的77、78级的毕业生在学校当青年教师,给下几级的本科生上课。后来国家教育部提出,留校青年教师队伍要进修提高学历,当时学校也做出规定,两年之内留校的青年本科教师拿到研究生学历才有资格再留在学校。这种现象在我们85、86这两级比较多,之后就很少了。
记:我们了解到自1981年到1989年12月,有将近十年的时光您都是在东财度过的,在这期间您不光是学生也是老师。您在咱们学校求学期间,有什么令您难忘的人或者事情吗?
邹:对于我来说还是师恩难忘。整个80年代我都是在东财度过的,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东财读的,当时我的研究生导师是江厚祺教授和贸易经济系系主任孙佐军教授。我清楚地记得我毕业答辩的时候除本校江教授、孙教授、鲁敏教授外,还请来外校的二位教授,组成了一个五人评审团,待答辩结束之后外校教授在问孙佐军教授,说这个学生挺不错的,他将要被分到哪里去?孙教授说这个学生已经被我们留在本校了。后来在我离开东财前夕,孙教授,刘敏祥等老师特意在专家楼为我安排送别晚宴,嘱望殷殷,让我感动得无语凝噎。这时刻我至今犹历历在目,这是我的导师和东财对我的肯定。
记:您在东财求学的经历给您后来的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邹:我想这奠定了我以后人生的基础。因为在学校我们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在老师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二三十岁那个年龄段正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所以在东财十年的经历对我以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记:请问师兄,留校担任助教期间,您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邹:我毕业留校的经历很有意思,我是1988年8月毕业留校的,留在我们贸易经济系的会计教研室,当时社会外部有一个全民经商的氛围,我们东财也一展所长,各试身手。校办企业有东大贸易公司,会计系有光华会计师事务所,金融系有宏达城市信用社,我们系里也成立了一个东财商店。我先是被派遣到东财商店做了一段时间的会计主簿,然后回到系里讲课,给商经85级做班主任。当时还有一段时间东财和沈阳军区后勤部联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给部队后勤官兵讲《会计学原理》,做大学教师的时间也就一年多一点,所以我是带着助教的教职离开的东财。
记:在我们的印象里,东财已经没有了当年东财商店的影子,我们这几届新生对我们学校自己运营的公司感到挺好奇的,它从前是什么规模,主要销售什么商品,还有大概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您能跟我们简单说说吗?
邹:东财商店当时在孙家沟,只能说是个商品零售门市部,从商品批发站进货,赚取批零差价。而东大商场在黑石礁,规模很大有几层的营业面积,在当时黑石礁酒楼附近,算是百货型综合商店,隶属校办企业东大贸易公司。东大贸易公司在一号楼后楼办公,从钢铁贸易做起,越做越大。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给我们讲《资本论》的老师叫严敏,他是这个公司的老总,副总当时是本科教我商业统计的张家铭老师。后来我们学校的这个公司在海南曾有个船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盛极一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记:我们了解到您曾在东财担任助教,后又被派遣出国工作,现在又回到了远大物产集团,请问在这些工作经历中,哪一阶段经历在您职业生涯中对您影响最大?
邹:我从东财出去以后,到了省外贸公司(辽宁省服装进口公司,以下简称辽服),在那儿干了几年以后,我就被外派到了俄罗斯。1995年回国之后,开始筹建西装制衣厂,1997年开始做辽服的国企改制工作。改制同时争取辽宁省的上市指标(97额度),因为上市公司是现在企业制度最先进的形式,我们就开始按照这个目标做,从1997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10月,“辽宁时代”IPO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这个过程我是从头到尾全程参与,这个经历对我整个的职业生涯影响是比较大的。然后我是2002年7月到宁波的,当时远大还不叫远大物产,叫做浙江远大,远大这些年经历了几个大的事情,比较严重的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外向型经济占比大,比我们大连更能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我们公司做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商品价格,海运指数,汇率等跟国际市场联系更密切,所以影响特别大。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从经营品种价格断崖式下跌开始,然后是代理进口客户违约,就是合同不执行了,不来付款赎货。再就是收了预付款的生产厂家资金链断裂高管跑路,所以公司非常被动,当时银行也在关注,每天客户经理都会问你们公司怎么样,因为公司有银行授信,他们担心你公司遇到困难会影响到他们银行贷款出现坏账,然后整个社会也很关注,因为大型的重点企业对地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税收各个方面,最终我们依靠各级组织,大家同心协力共渡时艰。当然也是因为当时有国家的政策扶持,比如4万亿救市计划。到2009年春天,商品价格又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公司业绩也触底反弹,但是亲身经历过这种金融危机也算是难得的人生履历。按投资行业的说法,人生就是一场康波,有弹冠相庆时刻,也一定会有至暗时刻的到来。唯坚韧自强,方能迎来柳暗花明。
记:我们了解到您和诗词有着不解之缘,又加入了宁波诗社,您能跟我们聊一聊学习诗词的心路历程吗?
邹:我觉得这个主要还是兴趣爱好使然。兴趣爱好可能跟孩童时期家庭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我为什么对诗词感兴趣呢?我是60后,小时候社会上文学类的书并不是太多,能找到点课外书,就反复翻看。我对文史诗词的兴趣可能源于家里有一些父亲读过的藏书。如郭沫若著的《李白与杜甫》、《古文观止》、《唐宋词选》等书籍,李密的《陈情表》,李白的《忆秦娥》,可能就是这种文学类的诗词文赋点燃了我对诗词的兴趣。再一个我觉得做什么事儿都需要能坚持下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记:您身兼要职,工作繁忙,但是还是有很多兴趣爱好,而且都很出色。请问您是怎么处理工作和爱好之间的关系的呢?
邹:我想如果工作和爱好能两者合二为一,那就是最开心的事了。但大部分人可能达不到所谓兴趣和工作的完全合一,这样可能就要分出一些时间,除了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你的时间都专注在哪里?这个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你怎样把你的业余时间利用好去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趣?我觉得些许文人意趣会对工作和自己的心态起到一种正向的作用。所以我就比较欣赏前人说的话:“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非是等闲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你在某一个方面钻研地比较深刻了,心情愉悦,旷淡通达,在一定程度对你的本职工作也会有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
记:您说东财是您个人社会关系的基本面,其余则全属于衍生品,您能简单地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邹:这个就是我刚刚说的我最后毕业的学校是东财,然后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有两次挺重要的变动,就是工作调动。第一次就是从东财调到省外贸,当时叫干部调转,当时同时分别有两个同学给我介绍了两家单位,后来我选了其中之一,这是从学校步入社会。2002年我从辽宁时代董秘的位置上又举家南迁到宁波,又是研究生同学推荐的,这次是从东北到江南。是东财的平台,让我得遇恩师,学到了专业知识,结识了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同学,同窗之谊,友情纯粹不带功利,这一点我确实比较珍视,奠定了我人生的暖色调。
记:距您离开东财已经有30年了,您有什么话想对东财以及东财的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邹:第一就是感恩。我研究生毕业以后,也曾经一度想考其他学校的博士,后来由于工作关系也没考,所以在我的履历中,我最后毕业院校就是东财,对东财对我的培养,对我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爱我非常感恩。我毕业之后的两次工作调动都跟我的东财同学有关,东财给了我很多,所以对母校感恩是第一位的。第二个当然希望东财能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在宁波也比较关注母校的变化和发展。以前我们上学时候财政部有五所部属院校,彼此难分伯仲,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现在区域差异的确是客观存在。承认现实,不回避矛盾,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东财人依然可以笑傲群雄。夏春玉书记和我是研究生同班同学,2015年当我们商经81大学毕业30年返校的时候,时任校长的他也特意参加了我们班的座谈会,他有一句话感人至深,他说“每个东财毕业生都是流动的东财,每个东财人体现的是东财的面貌”。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我也想我们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要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体现出夏书记的这种思想,我们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让社会各界对东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东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记:咱们学校各地的校友会也在积极的建设中,您能给东财校友会的建设提一些建议吗?
邹:第一个,我们这届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友会,各地校友分会也纷纷建立起来了,建立校友会,可让更多的历届毕业生跟学校建立起感情的纽带,可以经常联系。第二个,我想我们各地的校友会可以在当地扩大影响,为东财的在校生,提供一个实习或者是以后留用的机会,再比如初来乍到的东财毕业生,各地校友会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介绍一些求职路经,这样对在异地奋斗的东财学子来讲,那也是挺好的。创建名校,特别要讲这种同门渊源,校友之间真的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以长带新自然而然。校友会就是根深枝繁的校友之家,各地校友会有责任协助校友总会推进和宣传东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