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风采 东财人 【东财人】榜样力量,海拔5592米的坚守,用青春书写忠诚,他是东北财经大学优秀学生肉孜麦提·吐尔逊

【东财人】榜样力量,海拔5592米的坚守,用青春书写忠诚,他是东北财经大学优秀学生肉孜麦提·吐尔逊

2024年04月08日

头图.png脚下是国土

背后是家乡

5592米的高度

730余个日夜守护

是祖国的铁壁

是人民的钢梁

用热血谱写忠诚颂

用青春践行戍边情

他是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肉孜麦提·吐尔逊

微信图片_20240403100658.png

从新疆喀什到辽宁大连:

新疆少年求学路




肉孜麦提·吐尔逊,一名出生于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小伙。从小,肉孜就学会了面对困难要勇于顽强拼搏。中考时,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升入高中。高考时,肉孜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父亲时常劝勉他:“咱们家里出你这样的娃娃不容易,是国家给了咱们这么好的政策,你一定要牢记国家对咱们家的恩情,努力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父亲的这番话深深影响了他,他在心底里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肉孜从小就有参军的想法,对那身迷彩情有独钟。进入东财校园,他看到了学校的征兵宣传后,埋藏在心里的军旅情怀再也按耐不住。

2021年3月,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半年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当兵就要去最苦的地方历练,也算锻炼自己”,肉孜这样说。在经历严格的选拔考核后,肉孜如愿入伍。在入伍意向表上,他主动将西藏军区作为第一志愿,并开始了新兵连的生活。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540.png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并非易事,肉孜刚刚步入军营,各种困难便接踵而至。肉孜回忆起刚入兵营时说:“刚去差别很大,适应不了,跟大学生活完全两个世界。虽然去之前有心理准备,也听别人讲过很难,但是有些困难,没经历过的人永远感受不到。”当时的新兵连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青年,其中不少人还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由于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肉孜有时不得不请求战友“二次翻译”。为了快速度过语言关,他尽可能多地和战友、教官交流对话,跟随大家唱军歌,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新的集体。为了训练达标,肉孜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苦练军事技能,加强体能训练,参加日常学习。“每天都过得太充实了,累了倒头就睡,有时候休息五分钟就好像睡了一个多小时,睁开眼睛又是干劲十足。”在新兵连,肉孜常常也会怀念东财校园生活。一天下午,新兵们像往常一样站军姿,教官突然让来自大连的新兵出列,要带他们见客人。“我跑过去一眼就看见学校武装部的老师,想到学校派老师千里迢迢赶来看我,一激动眼泪就淌了出来。”那段日子里,肉孜的辅导员老师也经常与他通话,鼓励他坚定选择、好好训练。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告别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连,此时的肉孜褪去青涩,精神饱满,准备好了去迎接更艰苦的挑战!


5592米的高度:

青春之我只为报国


走近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那充满诗意的名字令人神往:岗巴,雪山下的村庄;查果拉,鲜花盛开的地方……然后在诗意盎然的名字背后,是大自然为生命设下的禁区。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高原,最低气温零下40℃,每年8级以上大风200多天,“鲜花盛开的地方”寸草不生,“雪山下的村庄”贫瘠荒凉,条件异常艰苦。唯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营区的一排红柳,为这亘古荒原增添了几分生机。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604.png

西藏军区岗巴营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英雄部队。2016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岗巴营“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时隔五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勉励大家强化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练兵备战,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622.png

怀着对“高原戍边模范营”的崇敬和向往,2021年7月,肉孜同新兵连的九位战友一起奔赴岗巴,来到光荣的模范营报到。在海拔超过4800米、氧气含量只有内陆40%的环境下,日常的训练和巡逻对士兵都是极大挑战——即使徒步行走,也相当于背负30公斤以上的物资跑步,甚至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都要比内陆多消耗好几倍的体力!在这里,风沙混杂着冰雪呼啸着迎面而来,稀薄冰冷的氧气让人呼吸困难,双腿站在冻土之上,却是如同陷进沼泽一样沉重……面对恶劣环境,肉孜坚持训练,咬牙练长跑,一练就是两个多月。终于,到了年终考核的时候,他在海拔4900米3公里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跑进了15分钟!他牢记统帅嘱托,守护至高荣誉,在岗巴营部的训练正式结束后,毅然申请前往心中的圣地、全军最高驻兵点——神圣的5592观察哨。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638.png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在5592哨所,放眼望去只有肃然的荒漠高原,雪地上几乎“空无一物”,只有一块半埋着的石头当指示牌。山地高寒是普通人难以忍受的,在哨所执行观察任务,每站上一个小时,四肢便冻得僵硬,不自主地上牙磕下牙,落雪飘上面庞,头发上甚至结出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样的情形往往要持续一天。“没时间想别的,我们站岗就是警戒观察,要注意力集中。”回到宿舍,他还要仔细检查装备,因为还要准备接下来的夜岗。睡眠是奢侈的,为了保持警惕,他经常和衣而睡,或者就着岗哨的塑布便能凑合一觉,冻醒也是常有的事情。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702.png

并不是不想家,肉孜也有过放弃不干了的想法,“边境条件很差很艰苦,但是既然立志参军报国,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继续干下去。”这样的信念让肉孜选择坚持了下来。通往5592观察哨的暗道里有两个醒目的标语牌,一个是“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一个是“身后是万家灯火,我们无路可退”。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5592”只是个数字,但对于坚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来说,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守护着这片领土,用实际行动践行“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从4800米的岗巴,到5592米的观察哨,肉孜始终一路向前,从未退却半步。


730余个日夜守护:

国有召,召必回


2023年3月,办完退伍手续,肉孜730多天的军旅生活也将告一段落。在返乡前夕,因哨所任务急需人手,连长首先过来问他是否能继续坚守。退伍时“国有召,召必回”的铿锵誓言犹然在耳,他未做犹豫,一口应下,整理行囊旋即奔赴哨岗,又是一个多月的日夜坚守。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719.png

征途漫漫,只争朝夕,勤学苦练当尖兵。退伍返校后,他秉承着“退伍不褪色”的信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鞭策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2023年秋季学期初,肉孜以大学生教官的身份参加了学校新生军训工作,同时担任学校征兵宣传员,在校内开展了多次征兵宣讲。他先后荣获东北财经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军训优秀教官、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等荣誉称号。利用假期,他还回到家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事迹。肉孜的参军经历被“辽宁征兵网”官微转发,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巨大反响。他身体力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彰显出优秀东财学子的榜样引领力量。


屏幕截图 2024-04-08 155734.png



携笔从戎

矢志报国

用青春书写奋斗篇章

用拼搏铸就强军伟业

为东北财经大学优秀学子

肉孜麦提·吐尔逊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