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萃 【校友文萃】奔跑跳跃的青春

【校友文萃】奔跑跳跃的青春

2024年06月04日

头图.png

校友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31.jpg

毕亚平,女,中共党员。我校1977级财政金融系校友,南开大学金融硕士,高级经济师。曾先后在工商银行、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任职,现已退休。东北财经大学上海校友会第一届会长,现任名誉会长。

校友文萃

上了年纪,青春和旧事已如天远。因当下事触发,它们偶尔会闪现眼前。

那天出席东北财经大学上海校友会换届活动,不经意间发现,我已然是活动中最老的校友,最大的师姐。见到母校来人,看着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校友满场流动,除了感慨,更触发了我对大学生活“最青春”部分的回忆......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35.jpg

读大学时,我是学校田径、体操和长跑队员,曾多次身披学校战衣在运动场、比赛场上驰骋竞技,代表学校与其他院校同学比拼。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38.jpg

这是学校田径队的合影,摄于大学第一学期结束时的1978年8月。照片是应即将离校的1975级同学的提议在学校附近的黑石礁摄影社拍摄的。那时东北财经大学名称是辽宁财经学院,从照片的题字、服装印字上均可看出。1985年学校更名时我们已经离校。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40.jpg

照片前排坐着当时学校体育组的全体老师。着装运动员有当时在校的75、76两届工农兵学员及刚刚入校半年的77级共三届同学。

那时大学没有招收体育特长生一说,所有运动员都是正常经过高考入学后,通过学校田径运动会、体育课和各类竞技比赛等选拔进入不同的运动队。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43.jpg

我是在入学后的第一次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因夺得110米栏冠军被选进田径队的,教练是吴响山老师。在接下来的1978年旅大市(1981年3月更名为大连市)大中专院校夏季田径运动会上,获得该项目亚军。用那时的说法叫“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个结果多少让我有些意外,虽说在中学时练过跨栏,但因百米速度不算太快(栏上动作尚可),当时的最好成绩是年级第6名。不知是因为两年半的下乡知青生活增强了体魄,还是大学生的运动水平普遍偏低,我居然获得了学校冠军,市里的亚军。

这是当年驰骋运动场的情景(照片虚,人不虚)。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45.jpg

此后每年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并多次夺得冠军。

1979年在旅大市大学生运动会上同时获得110米栏冠军和200米栏亚军,并打破了学校110米栏纪录、创造了200米栏纪录(此前学校无此项目)。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作为女子4*100米接力选手之一,与工会77王悦,财政77李晓玲等一道打破了学校的该项纪录。据说此纪录在我们离校十年后才被打破。

这是当时获得的奖品,因被我用做大学期间日记而保留了下来,里面记录了许多与体育活动及赛事有关的内容(后面有叙)。

笔记本获奖印章上带有旅大市印记。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48.jpg

1980年在旅大市全民运动会上获大专院校组110栏冠军和全面考察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和技术的五项全能亚军(项目包括100米栏、铅球、跳高、跳远和800米)。冠军亦是我校选手,是工会77的王悦。

大概是在这次全民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进入大专院校组女子团体前三名(第二还是第三记不清了)。所以印象深刻是因那次由我代表学校上台领的奖,领奖的照片后来镶嵌在前红楼对面的宣传窗里。那时没有公众号,没有校办杂志,学校的信息发布都在那里。记得我曾多次在报道那次运动会消息的照片前流连驻足,一直想与负责宣传工作的卞老师要下那张照片,但终因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而没能实现。

运动会的奖品除了笔记本,更多的是有实用性的毛巾和枕巾。印象中我得的毛巾、枕巾多到在大三大四时把枕芯都扔掉了,里面用获奖毛巾和枕巾塞满。

全市的大专院校运动会有时在市级体育场馆举行,与其他体育赛事有冲突时也会借用某大学操场举办。1980年秋季的高校田径运动会即在大工(那时的大连工学院后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运动场举行,那天我请来了在那里读书的表弟带着相机给我们拍照,留下了难得的参赛照片。

这张照片多有时代感?!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和华国锋主席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50.jpg

照片显示,我们是乘学校租借的大客车去参加比赛的。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53.jpg

照片是黑白的,衬着我们的青春是多彩的。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56.jpg

与我并肩微笑着坐在大工体育场边草地上的是中长跑运动员李倩星。她是我同班同学,三十多年前去了美国。现在不仅青春不在,我们也难得见面。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359.jpg

那时的运动服是周转使用的,并不固定哪套归属于谁。每学期开始训练前发给大家,运动会结束后再收回由学校体育组统一保管。那时的人们没有那么精细和讲究,没谁在乎所发服装此前谁人穿过,此后谁会再穿。

对于运动服,我们既珍爱又珍惜,拿到运动服后会穿上到黑石礁照相馆拍照留念。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01.jpg

体育训练是艰苦的,每天早晨迎着朝阳到运动场上跑圈儿做体能训练;午后3点分项目做专业训练。不仅训练辛苦,那时的其他条件也很有限。学校没有单独的浴池,洗浴要去黑石礁的公共浴池。时间和距离关系,我们无法每次训练后都去那里洗澡,于是就提前打好水,运动后在宿舍简单擦洗。那时大连的“引碧(碧流河)入连”工程尚在进行中,严重缺乏淡水,经常停水不说,时间还不固定。因此我们要提前用脸盆接好水备用。而热水是定量供应的,每人每天发一个热(开)水票,可灌满一个暖水瓶供饮用和洗漱使用,运动员并没有特殊待遇。至今仍能想起烧水房阿姨站在窗里向外投出的警惕目光(看谁不放水票或一票接两壶)。

说起运动员的待遇,还是稍有一点的。记得刚进田径队时,参加训练每天有3毛钱伙食补贴。现在听来可能觉得可笑,3毛钱能干什么?但那时我们每个月的标准生活费是15元,所以3毛钱吃一顿饭是绰绰有余的。后来大概是发现有的同学没有将补贴用在补充伙食增加营养上,过段时间就改为每天发一块独立包装的扁扁的巧克力。但这也不能保证都吃进运动员的肚子里,我就曾将攒了一小摞的巧克力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过同学和在辽师读书的妹妹。再后来改为发黑石礁饭店的早餐券,含一杯牛奶,两根油条。这个很实惠,在物资还紧缺、粮食仍定量供应的年代,这个待遇很好了。

学校体育运动方面还要提上一笔的是冬季长跑。那时大连的大专院校有个传统,每年的12月9日都会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的长跑接力赛。起点在旅顺方向的蔡大岭,终点是市内的129街。每年我校都组成甲乙两个队参赛,每队十余人。我和同班的丛春松、李倩星为学校的长跑队员。记得那时的接力棒是包块红绸的手电筒,开跑后点亮象征着革命火种的手电,并一一相传。不知如今这个项目可否还有传承?!

除了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还有一次为班级争光的事情印象深刻。某次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设置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男女4人1500米异程接力项目:1棒女100米;2棒男200米;3棒女400米;4棒男800米。我作为400米选手与跑百米的孙英、200米的许家发大哥和800米的丛春松(学校田径队员、男子1500米冠军,其所创纪录保持至今)一路领先,一举夺得全校冠军。不是因为其中有两名田径队员,而是我们没有短板,交接棒也天衣无缝。

这是异程接力四人组。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05.jpg

当年我们没能留下合影,这张是2008年入学30周年回校相聚时,站在学校操场上拍的。记得那天我们在塑胶跑道上还象征性的跑了几步。我们在校时可没有塑胶跑道,更没有看台。开运动会时,同学们要搬上教室里的桌椅摆在操场边上观看、助威。

那时候,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我们在场上跑,同学们在场外大声疾呼、呐喊助威。夺得冠军走出场地返回班级后,有同学跟我说,看着我们几人一路赶超,最终得胜,她们在场外为我们鼓掌的手都拍红了,嗓子也快喊哑了。

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自行安排些运动和比赛。那天翻看日记,发现了我们宿舍女生曾邀请几位男同学赛了一场篮球,有兴趣者可直接看“日记”。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09.jpg

1980年春季开学不久,为迎接旅大市体操等级比赛,学校成立体操队。经各班体育老师推荐,体操教练考查挑选,我与财政78陆伟、金融78郑海燕、外贸78郭建华等几名同学被选进学校女子体操队。不久,我又推荐了有舞蹈基础、对体操运动也有兴趣的同窗好友孙英入队。

这是女子体操队合影,前排中间是女子体操教练吴响山老师。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13.jpg

那时学校没有体育馆,仅有的体操设施就是立在操场边上简单的单、双杠。我们平时就在那里做些练习。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16.jpg

高低杠和平衡木等高级复杂点的设施室内室外均没有。练习平衡木时吴响山老师就在空地上划两道与平衡木实际宽度一样的线,供我们练习基本动作。上木(跃上)和下木(侧手翻下)无法练习,而木上的平衡更是难以找到感觉,能做的就是把基本动作做熟练。

自由体操则是在老教学楼进门大厅或草地上练习,中间放上一个垫子练空翻时用。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19.jpg

而高低杠则先在单、双杠上学习基本动作。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23.jpg

在正式比赛前,我们仅做过两次实操训练,一次是借用旅大市业余体校的体操馆;另一次是借用大连工学院的体育馆。我们在别人的体育场馆里抓紧练习学校没有的器械,并在标准场地里练习自由体操。那次难得的训练机会,我请来同班同学闫焱带上相机来为我们拍照。

这是在体校门外,等待体校学员训练结束才能进馆时的合影。

那次我们是着装训练,女子体操队全员亮相。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31.jpg

崭新的体操服穿在身上美滋滋的。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34.jpg

这是我在跳马(也称山羊)上做示范。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37.jpg

1980年6月28日,我们首次参加体操等级比赛。在20岁前没有受过专门的体操训练,而赛前器械训练又不太充分的情况下,大胆参赛,一举达到了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等级标准,并获得个人跳马第三名、自由体操和全能第五名。一年后获颁等级运动员证书和证章。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40.jpg

女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等级标准是完成自由体操、单杠、平衡木、跳马的三级规定动作(自由体操有空翻、单杠有大回环、平衡木上有大跳、跳马要挺身),并在四项规定动作比赛中总分达到28分。

这件事我在日记中亦有记载。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43.jpg

回过头看那时的文字和透出的想法单纯幼稚,不过现在想想却也因此而有些可爱。

与我同时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的还有我的好友、队友孙英。其他队员应该也有达标的,只是时间久远疏于联系已记不清了。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46.jpg

那天结束比赛,吴响山老师请女子体操队员到位于青泥洼桥的海味饭店美餐了一顿。之前数次从那里走过,闻着饭店飘香,心有梦想。那天进入其间,所愿得偿,幸福感满满。话说穷学生的一顿美餐,足足记了一辈子。

同年10月,我们又参加了旅大市大、中、小学生秋季体操比赛,又一次达到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标准,并再获跳马第三名。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49.jpg

关于体操比赛,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团体赛时,每次每个项目安排出场,我总是第一个。不是因为我每项都做的最好,也不是因为每项都最差,而是相对稳定。比赛时从不会掉杠、掉木及摔倒。用教练吴响山老师的话说,小毕(她发二声鼻)什么场合都能正常发挥,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不过她也说过第一个出场在分数上可能会吃点亏。

除了田径和体操队,我还因连发八球对手班级没接过来而被选进学校排球队,参与了在我校球场举行的与水产学院的比赛。又在班级间举行的篮球比赛中因上篮动作不错且投篮准被篮球教选中。但一人无法分身参与太多运动队,加之身高也不太适合篮排球,在向体育组提出后,从排球、篮球队退出,保留田径、体操、长跑队直至毕业。

几十年时光悄然过去了。

当年在高低杠上做示范的陆伟身影已远去。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52.jpg

与我席地而坐的郭建华和帮我们拍照的闫焱早已定居美国,难得一见。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54.jpg

我们的教练吴响山老师现已是耄耋之年。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457.jpg

其他队友除了孙英也都鲜有联系……

不管怎样,记住那些为东财奔跑的日子,现在只是想想也觉得年轻。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500.jpg

感谢那些为东财跳跃的日子,让我们锻炼了毅力和体魄,为如今游走山河积攒了资本。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503.jpg

撰此文时我一直在想:曾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从事运动和比赛,现记住如此多细节和些微小事,这可能影响了我今生成为大人物。但,它们没有影响我度过快乐人生,这比其他重要!

人虽已老,心里还驻着青春!

微信图片_20240604142506.jpg